集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正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传承南阳文化,争做时代新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时间:2018-07-23点击数:

    本网讯(通讯员 冯清 宋玉慧)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光武帝刘秀、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边塞诗人岑参等20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均出自南阳。近代,又涌现出冯友兰、董作宾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这是南阳文化和山水孕育的结果,也是“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真实写照。

为更好地了解南阳历史,传承南阳文化。7月19日至20日,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数学与统计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追寻先贤足迹,分别前往南阳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博物馆、冯友兰纪念馆,开启“探访南阳历史文化名人之旅”。

服务队首先前往武侯祠。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位于南阳市卧龙岗上,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智圣”诸葛亮而修建的大型祠堂建筑群,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草庐对策”均发生于此地。

16E93

 

服务队在武侯祠山门前合影留念。               刘娇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名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青年时耕读于南阳卧龙岗,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对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为诸葛连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1E550

 

   诸葛草庐是诸葛亮17岁至27岁间躬耕于南阳的居住地,“三顾茅庐”的故事便发生于此。小分队成员纷纷赞叹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                                                                              

1C67B

 

大拜殿前楹联、牌匾众多,小分队成员在大拜殿前拜读学习楹联上的内容。尤其是胡耀邦总书记题写的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被多次用来对党员同志进行引导教育。              刘娇  摄

 

17513

 

诸葛殿内,小分队成员兴致勃勃地听刘亚鑫同学朗读历代诗人赞颂诸葛亮的名句。                                                    刘娇 摄

17B34

 

小分队成员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仔细观看石碑上的雕刻的诸葛亮像。     刘娇 摄

1D88B

 

带队老师在为小分队成员介绍南阳的官德文化。                  刘娇 摄

20DF1

 

参观接近尾声,小分队围坐在诸葛井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刘娇 摄

 

服务队参观学习第二是医圣祠。医圣祠坐落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关温凉河畔,是为纪念东汉时伟大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医圣”张仲景所建的祠堂。祠堂内十多米处为张仲景墓,院内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

434C0

 

医圣祠大门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巍峨壮观,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光彩夺目。郭沫若老先生于1952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小分队在医圣祠门前合影留念。           刘娇  摄

5FDFE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于乱世立志,独创医术,治病救人,广泛收集医方,撰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凡少帅  摄

1E895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祖所珍藏,几经辗转得以保存。198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楚英杰 

43B7E

 

张仲景一生潜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后多年,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刘娇  

服务队参观学习第三站是张衡博物馆。张衡博物馆位于南阳市北郊卧龙区石桥镇,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的诞生和长眠之地,主要由张衡墓园和博物馆两大部分组成。博物馆部分主要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创造发明及文学成就,博物馆馆藏1030余件文物,三级以上藏品600余件,充分展示了这位“百科全书式人物”的智慧与贡献。

45487

 

小分队在张衡雕像前合影留念。                               刘娇  

 

张衡,东汉南阳郡西鄂人,曾任尚书、河间相等职,是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并发明浑天仪;数学著作有《算罔论》等;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在机械制造方面发明了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雕等;在地震学方面发明了候风地动仪。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被后人尊称为“科圣”,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52EE0

 

上图依次为记里鼓车、指南车、地动仪、浑天仪的模型与雕塑。       刘娇 摄

4D7EC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小分队成员观摩地动仪雕塑后合影留念。                             凡少帅  摄

 

服务队“探访南阳历史文化名人之旅”最后一站来到了“哲学泰斗”冯友兰的故乡。冯友兰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唐河右岸,青砖灰瓦、庭院错落,彰显文人雅致的生活环境。纪念馆里陈列着冯先生的部分用品实物,藏有冯先生书法手迹等,讲述了冯先生光辉而坎坷的人生经历。

1F25A

 

冯友兰,河南唐河县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创建“新理学”哲学体系,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作之一《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被编入中学教材。

EC192

 

小分队成员在认真拜读冯先生的日记、书信手稿。                 刘娇  摄

15BE5

 

带队老师在为小分队成员介绍冯先生的生平事迹,同学们了解了冯先生从辗转求学、研究哲学、著书立说、留学美国、回国任教等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对冯先生的钻研与奉献精神深表敬佩。                         刘娇   

1D73B

 

小分队成员参观中外哲学家肖像展室。                           刘娇  

179E2

 

小分队成员参观冯氏家族名流展室。冯家是一个有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以耕读传家,非常重视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小分队成员做了不完全统计:冯家五代人中出现了一个进士、两个秀才、两位女作家、六位博士、两位中科院学部委员、十几位教授(其中,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三兄妹都是一级教授,在教育界极为罕见)。小分队成员在表示惊叹的同时,表示要向冯先生学习,用功读书,尤其是学习数学专业,更要沉下心来,刻苦钻研。

活动结束后,小分队成员崔梦梦在如是说,“在南阳生活了三年,却不知这座城市发生过这么多故事,有这么多历史文化名人。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对这座城市多了几分喜爱和好奇,我要在毕业之前了解更多南阳的历史和文化。等以后再回到南阳,就会像“回家”一样亲切。如此,才不枉此行。”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南阳历史名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与贡献,为倡导同学们学习和发扬“先贤精神”,传承南阳传统优秀文化,做新时代新青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