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课程思政 新闻动态 正文

党建创新之窗|发挥省级特色研究示范中心作用 在课程思政探索创新上迈上新台阶

作者:时间:2022-12-19点击数:

——记766全讯白菜网党委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766全讯白菜网党委始终坚持“无课不思政、无师不育人、无人不红专”教育理念,以省级特色研究示范中心为统领,以“1336”工程为牵引,在课程思政“谁来教”“怎么教”“如何推”等问题上,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探索实践,不断叫响“3542”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品牌,不仅在理论上回答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更在实践层面上为高校课程思政提供一条可供复制、可借鉴的行动样本。2021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南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围绕“谁来教”,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抓教育、提认识,争站“最前列”。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才能快人一筹。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学年前开展一次讲座,邀请张智强、彭民工、姜金林等全国、全省思政专家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不断加深了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意义、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题大讨论,让广大教师围绕课程思政谈认识、说做法、查不足、明目标、定措施;每学年末举办一次成果展示,通过图片、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展现学生前后变化,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豪感明显提升。

抓培训、强能力,争当“大先生”。定期开展教师“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精彩案例、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等活动,举办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促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互通共享,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组织开展教师工作坊、院系交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抓引领、促带动,争做“好榜样”。在教师入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突出师德师风培育,党员冲锋在前,教育引导所有教师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依托全国第一个在高校设立的“雷锋营”,学院设立“雷锋连”和文化宣传队、数据统计队、爱心支教队、助贫调研队4支队伍,深入持续开展关爱儿童、敬老助老、爱心助困、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教师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有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围绕“怎么教”,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围绕省级特色研究示范中心,创新探索了课程思政“3542”教育模式(“3”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5”即价值观人生观、科学素养、哲学、学科文化、当下及专业新动向;“4”即课前、课堂、课后、实践;“2”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着力构建起系统性、创新性、协同性、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在教学设计上,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门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编写“思政版”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操作手册”。与思政专家联合搭建数理课程思政研究平台,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手牵手”共建授课团队,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专题教学培训等活动,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在教学内容上,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组织专业教师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德法兼修、使命担当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如:在《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中,挖掘潘建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时代楷模南仁东事迹,塑民族之魂,融创新精神。并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学科前沿,把最新鲜的知识和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如:在《概率统计》数学期望教学中讲数学点估计时,教师在介绍完期望的知识点后,引入病毒混合快速检测的方案作为应用案例,体现我国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和决策力。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设性与方向性相结合,启用BOPPPS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了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元素化合式、隐形渗透式、主题嵌入式、专题报告式、社会实践式等方法,使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模式上,注重课堂课外融合,立足学院专业特色,以“弘扬数学文化”为主题,从趣味性、科普性和专业性角度出发,连续组织举办四届“数学文化节”,开展“数”说百年变化、党史中的“数字”密码等,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数学游戏相结合,使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党的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将微课件、微导学、微小结、气泡、弹窗等组件设计融合情景、问题、活动及注释、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路径上,坚持目标导向,数理课程教学面向不同专业学生,成长目标不同思政元素挖掘重点也不相同,提前分类做好教学设计,更好适应授课对象。坚持问题导向,课前采取座谈、聊天、访谈等,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坚持效果导向,建立数学模型对教学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跟踪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趋势,及时对教学设计和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修订,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围绕“如何推”,健全高效能课程思政推进机制

抓统筹规划。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小组,制定出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自2018年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实施“1336”工程:即构建“1”个专业思政建设模式,打造物理学、数学、统计学“3”个学科课程思政团队,出版《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3”部思政版教材,形成“60”个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建立了“五维并进”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形成课程思政建设“7有”格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效能。

抓示范带动。通过打造品牌项目,树立典型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课堂思政的“契机”》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宣传报道;就课程思政改革,副院长吴宏锷校内外经验交流14次,教授陈兰莉校内经验交流6次。

抓考核评价。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坚持学生评价、教师自评、考核评价、同行评价、学院评价的“五评”考核机制,给学生布置思政作业,根据思政作业中学生的收获评价课程的成效。综合考量课程教学的融入度和对学生的达成度,以科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抓服务保障。除学校资金支持之外,学院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以立项资助研究方式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交流和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围绕“提三力” 推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课程思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河南日报》等主要媒体多次报道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成效。2019年,在全国高校物理教育研讨会上作课程思政改革经验介绍,湖北文理学院等10余所高校来院学习。在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副院长吴宏锷教授“3542”课程思政模式被专家推荐,为全省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拓宽了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队伍引领力不断增强。766全讯白菜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1年被河南省立项为唯一个理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率统计》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河南省唯一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发中心立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2020年被立项为河南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被立项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被河南省立项为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课程思政育人协同力日益显著。通过课程思政,不仅筑牢了学生思想根基、提升了学生思想素养,对学习、竞赛、就业等也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近年来,该学院学生荣获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1次、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7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量化投资大赛等全国有影响力的赛事,共获得国家级奖励96项、省部级奖励70余项。学生连续三年报考率、考研率持续走高,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经验启示

立德树人是根本。学院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课程思政开展探索研究,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转变观念是前提。课程思政是新事物,让教师了解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打破教师以往在教育中“重育才、轻育德”“重科研培养、轻价值引领”等认识误区,推动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能力是关键。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素养,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等,都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要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上下更多功夫。有效融入是核心。“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找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表达思政元素的恰当载体,这就要求教师持续多维度地挖掘思政元素。规章制度是保障。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环节和资源。通过为广大教师提供多样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从“心动”到行动,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